查看原文
其他

我持续4小时不呼不吸!(胎息实修)

修行圈 2020-01-07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功莫大焉,闭气!修持得法,闭气,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呼吸”,力促“后天返先天”,必然导致弱呼吸→微呼吸→不呼吸——先天炁生而自然胎息!


此文有点长,稍微花点时间看完,必有所获。


2009年3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人体科学工作三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已经停止工作八年多了,我衷心希望早日复会,钱学森、张震寰等开创的人体科学工作能早日恢复工作,继往开来,造福人类。


2005年以来我进行了两项实验,此两项实验都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人体生命科学和人——天科学的瑰宝——内丹术相关。


这两项实验一项实验是“辟谷采炁”,实验对象是他人——5位辟谷者;另一项实验是“闭气采炁修胎息”,实验对象就是我自已。此两项实验是相关的:没有第一项实验就不会有第二项实验。


2009年1月1日,我进行“浸水闭气”,即将鼻口浸入盛水的塑料小盆的水中,在鼻口始终不露出水面的状态下闭气(不吸不呼),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


经过一年五个月零十天的奋战,我“穷理”所得的构思和预想“闭气采炁修胎息”成真——我持续4小时既不吸进氧气,又不呼出二氧化碳,实现了持续4小时先天炁作用下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


“辟谷采炁”实验 


“辟谷采炁”,简言之,就是“通过辟谷,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消化系统,力促‘后天返先天’,采得先天炁”。


所谓“辟谷”,从辟谷者的实践来看,绝大多数辟谷者的“辟谷”并非“辟谷”一词的字面意义,即不食五谷(粮食),而是绝食或几近绝食。


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一篇内丹术的长文——“赵巧芝现象值得重视”,此文就专门论述了“辟谷采炁”。


1、修丹(修持内丹术)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得先天炁,传统修得先天炁的方式就是高度入静即入定。


清·刘一明注唐末五代·吕洞宾《百字碑》说:“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气而已,别无他物。”


而修得先天炁的传统方式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恍惚窍冥”、“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分明是告诉我们在恍惚窈冥中可修得“有精”、“有象”、“有信”之“物”——先天炁。


宋·张伯端在《青华秘文》中一语道破了“恍惚杳冥”的本质:“……恍惚杳冥,定之象也。”


老子在《道德经》里又谆谆教诲,要“致虚极,守静笃”,元明间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点出了此“致虚极,守静笃”的要害:“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


可见,恍惚窈冥也好,致虚极守静笃也好,都是要求入定啊!只有由入静至入定,方能修得此先天炁!一般人心猿意马,连入静都很难,入定就难上难。可见由此修得先天炁,难,极难。


无怪乎宋·张伯端在《青华秘文》中说:“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之也,但难耳!”


 清·李涵虚在《收心法》中说:“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


2、“辟谷采炁”实验以科学数据证明修得先天炁并非只有高度入静即入定一途。


“后天返先天”是丹道的一个重要“口诀”。(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赵巧芝现象值得重视”一文以很大篇幅证明辟谷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消化系统,力促“后天返先天”,可导致先天炁生,从微薄而至厚满,实现“炁满不思食”(这是丹经的名言)。


而“炁满不思食”者不需食:厚满的先天炁可以取代食物满足修持者对能量的全部需求而长期甚至无限期不食。我将此现象称之为“辟谷采炁”。


为了以科学数据证明此新认识、新观点、新丹理,我专门进行了“辟谷采炁”实验。


实验对象是5名辟谷者(其中两人为功能人,另三人为受功能人激发不饿而辟谷者),我请受试者在辟谷期间勤测自己的体重并每隔七天去医院进行一次尿检(我关注的是尿检中的“尿酮体”指标)。


实验证明:功能人自激不饿而辟谷,或一般人受功能人的激发不饿而辟谷(还有一个类型:自主辟谷,即修持想上水平的人认识到位,多次辟谷,最终亦可实现不饿而辟谷)。


在辟谷初期,在体重和尿酮体指标这两个方面均呈有规律的变化:在体重逐渐下降、最后不再下降的同时,尿酮体由三个加号(呈强阳性)变成两个加号,进而变为一个加号或一个加号、一个减号(呈弱阳性),最后变为减号(呈阴性)。


5名受试者中4名无一例外,均呈此变化;另一名受试者(功能人)因故只进行了15天的辟谷即停止辟谷,留下了3份尿酮体呈强阳性(三个加号)的尿液检验单和体重逐渐下降的记录(完全符合我所预料的辟谷刚开始时的情形)。


不饿而辟谷,在体重和尿酮体指标这两方面均呈规律性变化的事实证明,辟谷者在断绝或几近断绝从食物取得能量的情况下,逐渐由向自身体内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糖原等能源索取能量(表现为尿酮体呈阳性)

过渡到向内丹术视为至宝的先天炁索取能量(表现为尿酮体由阳性逐渐转为阴性,这说明辟谷者向自身体内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糖原等能源索取能量越来越少,向先天炁索取能量越来越多);


一旦辟谷者尿酮体呈阴性,体重将维持基本不变,尿酮体将恒呈阴性——这标志着辟谷者通过不饿而辟谷已采得厚满的先天炁,即可以长期甚至无限期地将辟谷持续下去。


这就是赵巧芝至2006年6月持续辟谷(绝食或几近绝食)五年九个月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修丹有成者所以能“世味永绝”的原因所在。


通过体重和尿酮体指标的变化我们用现代科学手段捕捉住了这来无踪、去无影的先天炁,清晰看到先天炁从无到有,从微薄到厚满的发展轨迹。


刘海荣信息辟谷的受益者达二十万众,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辟谷期间体重由逐渐下降到最后不再下降,仅凭这一条我们就可以判断他们都通过辟谷采到了厚满的先天炁;


辟谷者(包括已停止辟谷,复食后再次辟谷的功能人)辟谷初期体重逐渐下降,说明辟谷者从自身体内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糖原等能源索取能量;


体重最后不再下降,说明辟谷者不再从自身体内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糖原等能源索取能量,已采得厚满的先天炁,“食炁远胜于食食”,先天炁完全能取代食物满足辟谷者对营养的全部需求。


二十万众辟谷者的实践证明了“辟谷采炁”的真实不虚。我作的“辟谷采炁”实验只不过除测体重外,增加了测尿酮体。


如果对这些众多的辟谷者辟谷初期增加测尿酮体,可以肯定尿酮体同样会呈由强阳性转而呈弱阳性最后呈阴性的变化。


“辟谷采炁”是不通过入静入定,而是通过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消化系统,力促“后天返先天”,采得先天炁,从微薄而至厚满而长期甚至无限期不食!这在丹经里是找不到任何直接根据的。


对丹道来说,这可是一件关系到丹理的大事,这是今人在丹道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创新。


3、“辟谷采炁”不仅可以使人“不食不饥”,还可使人“不渴不饮”。


元明间张三丰在《黄庭要道》中说修持至进入中关炼炁化神后,先天炁“时时发生”,“自然不食不饥,不饮不渴”。


辟谷者并未修丹,通过“辟谷采炁”,同样可在采得厚满的先天炁的作用下不仅“不食不饥”,而且“不饮不渴”。


刘海荣激发的一位辟谷者辟谷46天,最后8天体重不再下降(已采得厚满的先天炁);


这8天中的最后6天发生了另一奇迹:“最后6天没喝一口水,而唾液特别多,满口满口的吞咽,虽没喝水,6天中还解了三次小便,量很少,不足500克。”


(见“赵巧芝现象值得重视”)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一般来说,在没有水的情况下,72小时是一个极限。”


(国际公认72小时为“黄金救援时间”)72小时是3天,这位辟谷者是3天的一倍时间6天“没喝一口水而唾液特别多,满口满口的吞咽,虽没喝水,6天中还解了三次小便”!


4、从“辟谷采炁”入手修丹是修丹的一条捷径。


这4名辟谷至尿酮体呈阴性的实验者从辟谷开始到尿酮体呈阴性的时间分别是:12天、26天、28天、88天,就是说这四位辟谷者并未修持内丹术,只是自激不饿而辟谷(功能人)或受功能人激发不饿而辟谷(一般人),

分别只花了12至88天就证得了修持内丹术在完成初关炼精化炁(过初关就极难),进入中关炼炁化神三月、四月、五月或多月方能达到的“炁满不思食”!


赵巧芝与其他辟谷者不同,她的辟谷从未中断,她不知不觉间由此踏上了“从‘辟谷采炁’入手修丹”之途,在另一个偶然而又极为重要因素(夫妻分居14个月)的作用下,

她证得了多少修丹者梦寐以求的具有“三无”特征即无精(女子无月经)、无窍、无欲的“无漏”和多少修丹者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入定得定”,因此我们说,赵巧芝闯出了一条从“‘辟谷采炁’入手修丹”的捷径。


5、赵巧芝现象对我有极大的震动和震憾作用。


丹理并没有被穷尽啊,修得先天炁并非只有入定一途!丹家、仙家也是人做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难免有对错!一些丹家反对辟谷是反对错了啊,功莫大焉,辟谷!辟谷可采得先天炁,由此而另辟修丹蹊径!我对丹道有了一崭新的认识。丹道也应与时俱进!


“闭气采炁修胎息”实验 


闭气采炁修胎息”,简言之,就是“通过闭气,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呼吸’,力促‘后天返先天’,采得先天炁而自然胎息。


”所谓“闭气”,我查了人体生理学方面的资料,就是以会厌(喉头盖)关闭气管(呼吸道),而以会厌关闭关气管必然导致关闭或几近关闭整个呼吸系统。


“闭气采炁修胎息”实验对象是我自身,第一阶段实验时间一年五个月零十天,2007/7/21-2009/1/1。


1、存在两种呼吸,即“后天呼吸”和“先天呼吸”;丹道“后天返先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后天呼吸”逆返至“先天呼吸”。


现代科学认为,“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代谢,代谢过程消耗氧气(O2)并产生二氧化碳(CO2)。


因此,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O2,排除CO2来维持生命活动。这种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这就是呼吸的本质,这也就是内丹术称之为“后天呼吸”的本质。


现代科学对后天呼吸的表述比古丹家要高明得多,可见要发展内丹术必需将现代科学引进丹道。


道家和随后的丹家(修持内丹术有成就者)认为还有一种呼吸,即“先天呼吸”: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准确些说,是先天炁作用下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


什么是“胎息”?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给“胎息”下了一个堪称经典的定义:“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葛洪给“胎息”下的定义有四个特征:


①葛洪明确指出能像在母体中的胎儿一样虽有鼻口但不用鼻口呼吸即为“胎息”(请注意:任何比喻都是取其一点相似处而不及其余);


②葛洪定义的“胎息”与后世丹家定义的内丹术的“胎息”截然不同,两者有本质区别:葛洪的“胎息”与修持内丹术的“结胎”和“脱胎”无关,就是说并非因“结胎”而有胎息,“脱胎”而最终修成胎息;


③葛洪的定义未涉及修持者“胎息”的成因;


④石破天惊,葛洪斩钉截铁地宣称“得胎息者……则道成矣”:他将“得胎息”视为“道成矣”的唯一标准。


修持者何以能不用鼻口呼吸而“胎息”?


多位丹家明确指出:修持者所以能不以鼻口呼吸而胎息,其因就在修持者修得先天炁。


唐末五代·吕洞宾在《钟吕传道集》中说:“真气生而自然胎息。”


明·伍冲虚在《天仙正理·胎息直论》中说:“呼吸之气最难制伏,必有元炁相依,方可相定而成胎息。”


清·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说:“若无先天元气,则后天之胎息无以生……。”


三位丹家所说“真气”、“元气”、“元炁”就是指的先天炁。


三位丹家言之凿凿。这等于说,只要修得先天炁即可在不用鼻口从大气中摄取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将体内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必然的逻辑推理。


“后天返先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后天呼吸”逆返至“先天呼吸”,即由后天用鼻口呼吸逆返至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即先天炁作用下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亦即兑现我们上面所说的“必然的逻辑推理”。


丹道关于“后天呼吸”和“先天呼吸”的论述参见元明间张三丰的《道言浅近说》。


2、内丹术的“胎息”具有三个特征、两个层次。


修持内丹术,修成胎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内丹术的胎息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胎息始于“结胎”,终于“脱胎”。按修丹程序,初关炼精化炁,中关炼炁化神,上关炼神还虚,之后“最上大成”炼虚合道;完成初关,进入中关“结胎”时出现胎息;中关完成后,“脱胎”,进入上关时方修成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请看明·伍冲虚是怎么说的:“何为胎息?其肇音赵。始也。也,结胎之息,从无入有,而实若无;于不息之中,而或暂有;有无兼用之际也。结胎者,成化神入胎之初也。神驭元炁及呼吸气,归于黄庭之根而为胎。

得此住定,谓之结胎。……其既也,末后之时。脱胎之息,从有入无矣,而实无。无息中而静定寂灭,此正所谓无余涅磐者也。”(《伍柳天仙法脉》172页)


他又说“然胎息何以知其成也?以呼吸归于胎息,则口鼻无呼吸而成胎息,及其真成也,终不复至口鼻为呼吸。”(《伍柳天仙法脉》90页)


作点说明:


①伍冲虚将胎息之始归结为“结胎”:“结胎者,成化神入胎之初也。”胎息者,“结胎之息”;


②伍冲虚明确指出永远不用鼻口呼吸方为修成了胎息;


③修成胎息之时在“脱胎”之后:“阳神出壳,谓之脱胎。”(《中华道教大辞典》1236页),此际是初成“神仙”(《伍柳天仙法脉》74页);此际因“无呼吸之气而入水不溺,又名水仙”(《伍柳仙宗》353页);此际因“脱胎成仙”,又名“胎仙”(《中华道教大辞典》1437页)。可见修成胎息在修丹上达到何种层次!


第二个特征:无为静定胎息,这六个字体现了内丹术修胎息的基本方式,是内丹术胎息的最重要的特征。


宋·张伯端在《青华秘旨》中指出:“惟定可以炼丹”,可见入定(包括大定)对修丹的极端重要性。


十月中关炼炁化神初始的“结胎”,中间的“养胎”,最终完成时的“胎圆”以及完成中关,进入上关的“脱胎”,无不在入定(包括大定)的定境中完成。


入定(包括大定)具有三要素:


①无为:入定、大定的修持方式乃“无为”。伍冲虚在《天仙正理》中指出:“怀胎炼炁化神入定者之候”为“行大周天之气候”。又说:“有作者小周天也,无为者大周天也。”;


②由静到定——静定,有一个过程;


③胎息——“定”的层次越高,胎息的层次越高,反之亦然;正因为入静入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随时(包括动中)立即进入胎息状态。此三特征归结为六个字,就是“无为静定胎息”。


可见,“无为静定胎息”者,入定(包括大定)胎息!入定方能修得胎息,大定“脱胎”方能修成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动、静均无息)。这就是内丹术修胎息的基本方式。


原来对于修持内丹术而言,入定(包括大定)不仅是修得先天炁的传统方式,也是修得先天炁生而自然胎息的传统方式。


第三个特征:整个十月中关炼炁化神都是处于“动而有息,静而无息”状态(《道枢·呼吸篇》,《中华道教大辞典》968页),只有在修成了中关,“脱胎”,进入上关,修成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后方能做到不仅“静而无息”,动也无息。


上面引证了明·伍冲虚的话,未引全,全句是:“神合矣,是名神仙,无呼吸之气而入水不溺,又名水仙。”(《伍柳仙宗》353页)一个“入水不溺”表明此际不仅“静而无息”,动也无息!


为什么长达十月之久,中关炼炁化神都是处于“动而有息,静而无息”状态呢?与入定、出定相关。中关炼炁化神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入定、出定。入定必胎息(此即“静而无息”),出定呢?非胎息——用鼻口呼吸(此即“动而有息”)。


内丹术的胎息具有两个层次(内丹术胎息的层次与内丹术胎息的特征相关)。


内丹术胎息的第一层次为“动而有息”即动中用鼻口呼吸,“静而无息”即静中即入定(包括大定)的定境中不用鼻口呼吸,时间可延至三、五、七日。


整个中关炼炁化神都是处于“动而有息,静中无息”,达十月之久。

此“静中无息”的“静中”实为处于入定(包括大定)的定境中,从丹经看,中关开始的“结胎”,“小静一日,混沌无知,如气绝身死一般,中静三日,大静七日”(唐·崔希范语,《大成捷要·皈根复命》);


中关结束的“胎圆”,“一定七日”(明·伍冲虚语,《伍柳天仙法脉》6页);


中关中间的“养胎”,入定(包括大定)三、五、七日不等(参见《大成捷要》)。据此我们确定了内丹术胎息第一层次的标准。


内丹术胎息的第二层次为“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不仅静中无息,动中也无息,即入定和出定均无息——不用鼻口呼吸。


完成中关,“脱胎”,进入上关,初成“神仙”(“水仙”、“胎仙”),方能达此层次。


3、修丹者修得先天炁有层次之分:“从微而至著”;修丹者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达到的层次决定修持者修得胎息的层次。


本文开头就讲过,“修丹(修持内丹术)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得先天炁”,此话没错,但未讲透,应当是“修丹或者说修真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


这是我通过“闭气采炁修胎息”实现4小时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之后取得的新认识。


请注意:吕洞宾在《金华宗旨》中提出了修得“先天一炁”当“从微而至著”的要求,我对“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的解释与吕洞宾所述略有不同。


先看吕祖是怎么说的:“后天返先天”是一个过程。吕洞宾明确指出有两个“先天”:一个是“时时之先天”(我的理解此“时时之先天”为局部短暂一时之“先天”),还有一个“先天”,是“先天”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统体之先天”;


两个“先天”的区别就在修丹者修得先天炁“从微而至著”达到的层次不同:一个属“微”的层次,吕洞宾形象地用“一粒”“先天一炁”来形容;另一个属“著”的层次,吕洞宾形象地用“一粒复一粒”,“一粒乃至无量也”来形容。


请看吕洞宾的原话:“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须自己信得过方真。先天一炁,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一炁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也。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有时时之先天,一粒是也。有统体之先天,一粒乃至无量也。一粒有一粒之力量,此要自家愿大,为第一义。”


“后天返先天”就是要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从后天逆返至“时时之先天”,进而逆返至“统体之先天”。


上面我们曾引证吕洞宾在《钟吕传道集》中说的话:“真气生而自然胎息”,此话未引全,前面还有一句,全句是:“……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气生,真气生而自然胎息。”


修丹者所以能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初成“神仙”(“水仙”、“胎仙”),其因就在正如吕洞宾所说的,修持者已逆返至“统体之先天”,修得先天炁(即吕洞宾在《钟吕传道集》中所说“真气”)已至“著”的层次,采得“无量”的先天炁:先天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需用鼻口呼吸吗?当然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显然,修丹者之所以相当长时间(达中关炼炁化神十月之久)只能处于“无为静定胎息”,即仅能“静中无息”,不能动也无息,原因无他:火候未到,只能在入定(包括大定)的定境中三日、五日、七日处于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中,出定之后,修得的先天炁尚不足以至动也无息!


走“无为静定胎息”之途,从“动而有息,静而无息”修成静而无息,动也无息,何其难哉!


修得“先天一炁”即“一粒真黍”而“丹亦立成”之前,在修先天炁方面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就是吕祖在《金华宗旨》中明确指出的“百日立基”。


百日如何立基?还是修先天炁以立基啊!比如对于已漏之躯,除祛病外,首要任务就是修得先天炁以补足亏损,而对于精气已耗散殆尽的老年人来说,除祛病外,首要任务就是修得先天炁以延命。


这一切理所当然包括在“百日立基”之内。这就是我定义的“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


4、存在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修胎息之途——不需高度入静即入定,只需持之以恒、千方百计闭气,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呼吸”,力促“后天返先天”。


在我完成“赵巧芝现象值得重视”一文过程中的后期,我对“胎息”这一对内丹术而言比“绝食”更为重要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1)一个合理的逻辑推理。


既然辟谷者不修丹,不按修丹程序,辟谷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消化系统,力促“后天返先天”,导致先天炁生,从微薄而至厚满而长期不食乃至“世味永绝”。


那么不修丹,不按修丹程序,闭气即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呼吸”,力促“后天返先天”,亦当导致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而自然胎息。


这是赵巧芝现象对我的重要启示,我为此下了大力“穷理”,“穷理”的结果就是诞生了我的“闭气采炁修胎息”的雏形。


2)三国时期葛玄以自身为实验对象的“居水下一日许”的伟大实践和晋·葛洪“闭气胎息”论的精辟理论分析。


我找到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实例。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说:三国时期的葛玄(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是晋·葛洪的从祖)“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


“居水下一日许”,就是说“一日许”即24小时左右不用鼻吸气(在水下是不能用鼻吸气的!)。


24小时左右不吸进一丁点氧气,人还能健健康康地活着,这可能吗?古文献的记载可靠吗?一般人看了,很可能不太在意,甚至一笑了之。


我看了,信,坚信。


这是我大力“穷理”的结果,因此我称葛玄的“居水下一日许”是以自身为实验对象的伟大实践。


葛玄是修外丹的,他的“居水下一日许”并非因修外丹,他的从孙晋·葛洪对葛玄“居水下一日许”的原因作了精辟的理论分析。


请看他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的两段话:


其一,“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其二,“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



从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


①“居水中”等奇行壮举产生的原因是“行炁”,即行先天炁(只有修得先天炁,方能行先天炁,这是必然的逻辑推理);


②所以能“行炁”,“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③胎息之由是“闭气”;


④“得胎息者……则道成矣”。这分明是告诉我们:“闭气胎息”者,闭气致胎息——闭气致先天炁生,行此先天炁而自然胎息;修得胎息,则道成矣。这就是葛洪“闭气胎息”论的要旨。


(3)葛玄通过闭气已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葛玄通过“闭气”获得先天炁而自然胎息;他已越过了“静中气停,遂入大定”而进入长时间胎息的层次:他随时(“夏天甚热”时)甚至在“大醉”中都可以“辄入深渊之底”——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意味着他修先天炁已达吕洞宾在《金华宗旨》中所说“著”的层次,采得“无量”的先天炁,他已废弃后天用鼻口呼吸,随时随地处于先天炁作用下的胎息状态,就是说他虽然只是“居水中一日许”,在胎息上已达到最高层次——“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我有一个极有利的旁证——葛玄做到了我们上面引证的伍冲虚所说的“无呼吸之气而入水不溺,又名水仙”,葛玄可不是一般地“入水不溺”,他是“大醉”中入水不溺!“居水下一日许”不溺!


当我在大丹家张三丰的《服食大丹说》中赫然看到“葛仙翁……成道”这几个字时,我为以上我对葛玄修成了胎息作出的判断找到了最为有利的证据。


(4)晋·葛洪的“闭气胎息”论的胎息具有不同于内丹术胎息的三大特征。


比较上文所述内丹术“胎息”的三大特征,我们也可以归纳出晋·葛洪的“胎息”的三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葛洪所说的“胎息”与内丹术“结胎”、“脱胎”毫无关系,是通过“闭气”获得并完成的。


第二个特征:与内丹术“无为静定胎息”迥然不同,是“有为闭气胎息”。从内丹术看,“无为静定胎息”是无为法,而“有为闭气胎息”却是有为法(有作法),根据有两条:


①“闭气”本身是在后天意识掌控下的一种行为:从人体生理学来看,平日会厌(喉头盖)并不关闭气管,空气可以自由出入,进行呼吸,而当人有意闭气时,立即以会厌关闭气管。闭气既然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用内丹术的术语来说,就是有为法而非无为法;


②闭气过程中后天意识仍起作用:葛洪说“初学行炁……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久久可以至千”,这句话里的“阴以心数”即默默用后天意识数,数什么?


数息要意识专注,否则不能准确数至“一百二十(息)”,进而至数“千(息)”,这当然是有为法。


用有为的闭气法亦可修成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请看葛洪是怎么说的:“……但习闭气至千息,久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


这分明是宣告其从祖葛玄用有为方式闭气一竿子到底,以“醉中”“辄入深渊之底”,“居水下一日许”方式,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我们前面列举了“无为静定胎息”即“入定(包括大定)胎息”的三要素,在此我们也列举“有为闭气胎息”的三要素:


①有为,在后天意识的掌控下进行。


②闭气,而不是入静入定,可随时(包括动中)立即进行胎息。请再看前面我们已引证过的葛洪的话:葛玄“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


这是什么意思?“辄入深渊之底”前,须走到深渊之旁,脱衣,然后入水,这在静定中能完成吗?


不能!这不明摆着不作任何准备,随时(包括动中)入水,胎息——“居水下一日许”吗?


③胎气,从葛玄的实例看,此“有为闭气胎息”亦可达胎息最高层次——“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第三个特征:葛洪所说的“胎息”即“有为闭气胎息”,并非“静而无息”,亦即并非“入定(包括大定)胎息”。


葛洪所说的“胎息”属于“静而无息”的对立面——动而无息:随时(包括动中)立即胎息,如前所述,这是它的优势,但是此“动而无息”也是它的劣势:由于“有为闭气胎息”并非“静而无息”,不具备修丹不可或缺的“入定得定”——别忘了宋·张伯端所说的话:“惟定可以炼丹。”


根据唐·崔希范的话“无呼吸便为入定”,“有为闭气胎息”的这个劣势当可较易消除。


是否需要从“有为闭气胎息”过渡到“无为静定胎息”,如果需要又何时、以何种方式从“有为闭气胎息”过渡到“无为静定胎息”就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5)完全有可能以修成胎息为目标,能置其它于不顾,一往直前。


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老鼠”就是“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管它是通过修丹,还是通过闭气,或是用其它手段!


“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有什么意义啊?


唐·崔希范说:“古云:人有生死,因有呼吸。苟无呼吸,自无生死。……”(《大成捷要·皈根复命》)崔希范是《入药镜》的作者,大丹家唐末五代吕洞宾曾以崔希范为师。


唐朝离我们巳经一千一百多年了,唐人引证古人的话,可见此蕴含着生命重要信息的“古云”之古远。


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道义》中说:“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


他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又说:“得胎息者……则道成矣。”我想,将葛洪《抱朴子内篇》不同篇章的这两段话放到一齐符合葛洪的本意吧!


不仅如此。如前所述,“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即进入上关,初成“神仙”,又称“水仙”,又称“胎仙”。修丹可达到此层次,闭气何尝不能到此层次?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以上足以说明“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的意义!无怪乎晋·葛洪说:“得胎息者,……则道成矣”!


以此为目标修持,能置其它于不顾,一往直前,不亦可乎?值得尝试。


5、我踏上“闭气采炁修胎息”征程取得的初步战果。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我在“穷理”上下了大功夫,既穷现代科学关于呼吸之理、关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具有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巨大潜能之理,又穷丹道关于胎息之理、关于“后天返先天”之理,关于“有为”(“有作”)和“无为”之理,最后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从理论到具体实施方法的新的认识,这就是“闭气采炁修胎息”。


纸上谈兵不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生难得几回搏!


2007年7月21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由入静入定入手修丹十数载不得其门而入的我,毅然决然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踏上了“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征程,啃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路途艰险,修丹者向来以自身为实验对象。我深知我会付出很多。我只能自力更生,自主“闭气采炁修胎息”。


我决心以自身实践检验我大力“穷理”取得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从理论到具体操作方式上完善此认识。


如前所述,按修丹程序修胎息相当长时间是“静而无息”,就是说相当长时间是无法测知胎息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的(只要一进行检测即影响入静入定),

因此丹经里才用“有无兼用”(明·伍冲虚语,即有息与无息兼用之意,见《伍柳天仙法脉》172页)、“似有似无”(清·黄元吉语,见《乐育堂语录》)之类语句来描述胎息的状态。


而“闭气采炁修胎息”不需入静入定,是应当而且可以检测的,我从一开始就琢磨用什么方法检测我“闭气采炁修胎息”达到的水平和层次(能检测,随着“闭气采炁修胎息”的进程知道达到的层次和水平,就有了一往直前的底气)。


终于在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四个多月后的2007/12/14琢磨出一个妙招——“浸水闭气”:将鼻口浸入水中,鼻口始终不露出水面闭气,即以会厌将气管关闭,不吸不呼,并始终保持此状态。


请注意:将鼻口浸入水中,始终不露出水面闭气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吸进一丁点氧气的(一吸气,水即进入气管);


经过努力也可做到不呼气,即不排出二氧化碳:“浸水闭气”过程中盆中水不冒水泡,不起涟漪,水平如镜即行!


鼻口虽然浸入水中不可能呼吸,那么是否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呢?我查了人体生理学方面的资料,“人类的皮肤可以呼吸,但呼吸量极小,皮肤吸收的氧气量仅为肺的1/160,不足以供应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需,所以人不能生活在水里。”


下面就是我从2007/7/21至2009/1/1一年五个月零十天炼“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初步战果:从2007/7/21以来,很长时间(好些个月)“闭气采炁修胎息”进展速度如蜗牛爬行,至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5个月差一天,2007/12/20:

我“浸水闭气”仅能持续1分钟(我“浸水闭气”时,按葛洪说的“阴以心数”,不过不是数息,而是数数:听座钟清晰可闻的嘀哒声默数数,嘀哒声二响即2秒1数,30数即达60秒即1分钟)。


人体生理学有关知识告诉我们,闭气若能持续30秒者为及格,说明你很健康;时间越长,说明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佳;


能达到1分钟,肺就十分强壮了。若以上动作不能持续半分钟,说明你的肺功能欠佳。


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5个月差一天,仅能做到“浸水闭气”持续1分钟,这就是我出大力、下苦功,5个月差一天炼“闭气采炁修胎息”达到的层次和水平!


至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8个月差6天,2008/3/15,我“浸水闭气”持续2分钟;至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一年差一天,2008/7/20,我“浸水闭气”持续3分20秒。


慢慢腾腾,但扎扎实实,毫无憋气难受之感。这已很难用“肺就十分强壮了”、“抗缺氧能力奇强”之类语句来解释。我已能为一般人所不能为!前途一片光明!


生理学家说:“缺氧5分钟即可造成脑死亡。”至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一年整时,2008/7/21,我闯过了禁区,“浸水闭气”持续5分钟安然无恙。


我终于跨进了胎息的门坎(5分钟不用鼻口呼吸)!这是货真价实而非自我感受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


这证明我关于“闭气采炁修胎息”的认识对头,为贯彻“闭气采炁修胎息”我自定的“认识到位,积极进取,循序渐进,善用‘利器’,持之以恒”的“四言五句”方针对头,包括几个闭气“利器”在内的闭气方式方法使用对头。总体上对头,虽然回头看,确有改进之处。


蜗牛爬行,慢是慢点,但一步一个脚印,确保了我“闭气”的安全性,也为今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我的底气更足了!


至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一年两个多月时,2008/9/30,我“浸水闭气”持续10分钟!


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由最初每天数小时,后来增至每天七八个小时,从2008/5/11起增至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生活化之,除花时间专门炼闭气外,看书、读报、上机、走路、看电视甚至睡觉都是在闭气或兼用“利器”闭气状态下进行),闭气时间的增加唯一原因就是“闭气采炁修胎息”见成效、见大效。


至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一年五个月左右(2008/12/18-22)时,量变到质变,我期盼的辨证法的威力终于显现,我炼“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巨大付出得到了回报,进展速度如野马奔腾。


我高兴啊!高兴得不由得咏颂起庄子的雄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内我“浸水闭气”由10分钟跃升为36分钟,再跃升为1小时,再跃升为3小时;


10天后,即2009/1/1,我“浸水闭气”持续了整整4小时,我高兴啊,电话里一位一位告知了我的好友,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


而4小时是5分钟的48倍(5分钟×48=240分钟=4小时)。

前面提过,生理学家认为“缺氧5分钟即可造成脑死亡”,我5分钟的48倍不呼吸安然无恙。


我“浸水闭气”4小时内不憋气,气也不往上涌,“浸水闭气”结束后不喘气,头抬出水面后,气息平和,就像刚才未曾“浸水闭气”4小时。


闭气的强敌、顽敌、宿敌即①憋气、②气往上涌和③喘气早已逃之夭夭,无踪无影!


人体生理学教科书所说的鼻和口、心和肺、神经和体液均参与的呼吸系统得到了休息。


氧气是被阻绝了4小时,但道家和丹家视为至宝的先天炁来了,不以鼻口呼吸的胎息成了(虽然暂时只是4小时),我“穷理”所得的构想和预思“闭气采炁修胎息”成真啦!


我细细体验着、品尝着、享受着先天炁生而自然胎息。古丹家的话并非虚谈呵,人是可以不用鼻口呼吸!


请当代的科学家们想一想,丹道之理是不是该认认真真审视一下,这里面可蕴藏着数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积累并留下的人体生命科学和人——天科学的瑰宝啊!


在2009/1/1我成功地实现在“浸水闭气”状态下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4小时之后,过了14天,即到2009/1/14,我整夜炼功,除“浸水闭气”一小时外,我又成功地第一次实现了不在“浸水闭气”状态下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达5小时之久(很遗憾,此种方式的胎息只能自己感知,由于无检验手段尚无法测知。)


《证道仙经》指出:“胎息即证道根基。”


我既已随时可以进行4小时胎息(“浸水闭气”状态下)乃至5小时胎息(非“浸水闭气”状态下),应当说我已获得《征道仙经》所说“证道根基”,从而为下一步修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已证得了4小时乃至5小时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根据我对内丹术的理解,结合我自身“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初步体验,我将“闭气采炁修胎息”分为四个层次,闭气者达到哪个层次完全取决于闭气者“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达到的层次:


第一层次为“跨进胎息的门坎(5分钟不用鼻口呼吸)”;


第二层次为“胎息小成(数小时不用鼻口呼吸)”;


第三层次为“胎息中成(数日不用鼻口呼吸)”;


第四层次为“胎息大成(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作点说明:生理学家认为“缺氧5分钟即可造成脑死亡”,据此我确定了胎息的第一层次;


根据上文所述吕洞宾关于成就“胎仙”的论述和前面引证的明·伍冲虚的相关论述(《伍柳天仙法脉》172页、90页),我确定了胎息的第四层次即最高层次;前面我们引证了张三丰的话:“静中气停,遂入大定”。


进入中关炼炁化神时一般入定(包括大定)时间为三日、五日、七日,我据此确定了胎息的第三层次;有了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第二层次也就自然浮出水面。


由上可见,我确定的胎息四层次中的后两个层次完全与内丹术相同,前两个层次则是我根据自身“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实践提出的。


我现在仅达到胎息小成(数小时不用鼻口呼吸),离最高层次还差得很远呢!“修得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这是修丹或者说修真的一个大课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贝时璋院士说:“什么是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物理学的观点,无非是自然界三个量综合运动的表现,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变化,这三个量有组织、有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


修丹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先天炁。先天炁是自古以来道家和随后修持内丹术的丹家使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术语。


此道家和丹家视为至宝的先天炁到底是什么呢?它确实存在,在辟谷者辟谷初期体重和尿酮体指标的变化上我们抓住了它,在我“浸水闭气”持续4小时安然无恙中我感受到了它。


此先天炁是物质?能量?信息?还是包括物质、能量、信息在内的综合体?这可是摆在我们科学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究竟是如何通过“闭气采炁修胎息”做到4小时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的,这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


闭气实际上是与缺氧斗争,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清,说出来就有后患,干脆不说。


等我再修持一段时间,“闭气采炁修胎息”功效全面显现,当我确认它是个好东西时,我将合盘托出。


6、用有为法亦可修得先天炁生,在“从微而至著”过程中导致4小时胎息。


“闭气采炁修胎息”是一个新事物,它脱胎于晋·葛洪的“闭气胎息”论,有自己的特色。我的“闭气采炁修胎息”也是一种有为法(有作法),我也是走的“有为闭气胎息”的路子,理由有四:


其一,我通过“闭气采炁修胎息”做到的持续4小时胎息至今也与丹道的“结胎”无关(我身上未出现这方面的任何景验),至于今后是否走“结胎”、“脱胎”之途,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其二,“闭气采炁修胎息”是通过各种闭气的手段(包括闭气的“利器”)修先天炁和胎息,而闭气本身如前所述是一种有为法(有作法)。


其三,在我“闭气采炁修胎息”过程中并未入静入定:以我“浸水闭气”持续4小时为例,我一边听座种清晰可闻的嘀哒声数数(嘀哒声2响即2秒1数),一边掰手指计时:100数即200秒时,右手曲一指;再100数再曲一指;再100数再曲一指:总数达300数即600秒即10分钟时,右手曲的3指张开,左手屈一指;


重复以上动作,左手曲5指张开后再曲一指时,满1小时;再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小时。在整个“浸水闭气”持续4小时中人清醒着呢,并未入静入定。


至2009/1/1我的“闭气采炁修胎息”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有为法(有作法),至于今后“闭气采炁修胎息”如何发展尚需在实践中摸索。


其四,在我跨进胎息的门坎(5分钟不呼吸),进而炼成持续10分钟、1小时、3小时乃至4小时胎息(“浸水闭气”持续4小时)后,我不作任何准备,随时包括在动中均可立即“胎息”——“浸水闭气”10分钟、1小时、3小时、4小时。


动中亦能进行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这是“有为闭气胎息”的一大特征,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前面我们引证过明·伍冲虚的话:“神合矣,是名神仙,无呼吸之气而入水不溺,又名水仙。


”我“浸水闭气”达持续10分钟、1小时、3小时乃至4小时之久,在此期间做没有做到伍冲虚所说的“无呼吸之气”?应当说做到了;


此“浸水闭气”达持续10分钟、1小时、3小时乃至4小时之久,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入水不溺”?应当说是。


但我这点功夫离“修成了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还差得很远呢,这只不过是不同于“无为静定胎息”的“有为闭气胎息”的威力所致,是“有为闭气胎息”特征和优势的体现。


从内丹术看,有为法(有作法)也很重要,宋·张伯端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识无为为要妙,谁知有作是根基。”


但是,当我“穷理”所得的构思和预想“闭气采炁修胎息”成真时,我高兴之余陷入了沉思:用有为法也可修得先天炁生,在“从微而至著”过程中导致4小时胎息,这可是触及丹理,在丹经里是找不到理论根据的啊!


个中深藏着什么样的玄机,我苦苦思索仍不明就里。我咨询了几位丹道上的朋友,也不明就里。


其实,我的困惑也没持续几天,我想通了,困惑也就解除了。吕祖说得好啊,“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须自己信得过方真。”


用有为法也可修得先天炁生,在“从微而至著”过程中导致4小时胎息,丹经里是否有理论根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事实本身。


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事实站得住脚就行,丹经迟早会作出反映。如前所述,“浸水闭气”是我检测“闭气采炁修胎息”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的手段;


不仅如此,它还是我“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几个“利器”之一。


别的“利器”暂且不谈,至2009/4/9我炼“浸水闭气”已达一年三个多月;至2008/7/21,我“闭气采炁修胎息”满一年整时,我“浸水闭气”闯过了禁区,第一次持续了5分钟;


就由这天算起,至2009/4/9,我总共“浸水闭气”5分钟108次;10分钟556次(今仍以每天3次递增);36分钟3次;1小时183次(今仍以每天3次递增);3小时1次;4小时1次。


我“闭气采炁修胎息”所使用闭气方式方法,包括我的几个闭气“利器”在内,也包括数数、掰指、计时,都是有为法(有作法)。


我一年五个月零十天“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实践证明:用有为法闭气也可导致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而自然胎息,铁证就是至2009/4/9我用此法以“浸水闭气”方式做到了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持续5分钟108次、持续10分钟556次、持续36分钟3次、持续1小时183次、持续3小时1次,持续4小时1次!这是经得起检验的。


那么多次、那么长时间不用鼻口呼吸,客观上已证明不从无为静定入手,从有为闭气入手,同样达到先天炁生,“从微而至著”而自然胎息!实践出真知,一个新的丹理应运而生。


实践将证明:不论“辟谷采炁”(进而“从‘辟谷采炁’入手修丹”),还是“闭气采炁修胎息”,都是今人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丹道的创新!丹道不可能一成不变,丹道要发展,丹道与时俱进!


用有为法修得先天炁生而自然胎息,老祖宗就是大实践家三国时期的葛玄,大理论家晋·葛洪的“闭气胎息”论,我只不过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自身实践证明了此真理。


要是晋·葛洪以后的丹家对三国时期葛玄“居水下一日许”的伟大实践,对晋·葛洪对其从祖葛玄“居水下一日许”成因的精辟理论分析“闭气胎息”论有深入研究,内丹术可能会有另一个发展前景,他们也就不会反对闭气,他们反对闭气是反对错了啊。


功莫大焉,闭气!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呼吸”,“后天返先天”,抓住了大道的牛鼻孔!


有为、无为;后天、先天,这里面蕴藏着多少玄机,通过研究赵巧芝现象刚跨进丹道之门的我,只有实践、实践再实践,穷理、穷理再穷理,方有可能洞彻玄机。


7、“辟谷采炁”和“闭气采炁修胎息”各有自身优势,可并行发展;我设想,两者还可相互融合,各闯出一条更佳修持新路来。


人出生后,离不开三样东西:一离不开食物,二离不开水,三离不开空气。人通过后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摄取食物、水和空气以维持生命活动。


“后天返先天”,在先天炁作用下不需要此三样东西,不食,不饮,不呼吸。


“辟谷采炁”可以使人“不食不饥”,甚至使人“不渴不饮”,“闭气采炁修胎息”可以使人不用鼻口呼吸;两者合力当然可以采得先天炁使修持者不食、不饮、不呼吸。


“辟谷采炁”和“闭气采炁修胎息”两者的共性是都不是通过入定采得先天炁,不同点有二:


其一为“辟谷采炁”是通过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消化系统,而“闭气采炁修胎息”是通过关闭或几近关闭后天呼吸系统;


其二为两者采得先天炁达到的层次不同:“辟谷采炁”采到的先天炁只要达到“炁满不思食”的“满”(即厚满)的程度(尿酮体由强阳性转而呈阴性)即可长期甚至永远不食。


而“闭气采炁修胎息”采得的先天炁层次远远高于“辟谷采炁”达到的层次,必需达到“从微而至著”的“著”的层次(最高层次)方能修成胎息,达到“胎息大成(永远不用鼻口呼吸)”。


“辟谷采炁”和“闭气采炁修胎息”各有优势。


“辟谷采炁”的最大优势就是一些功能人能使他人不饿而辟谷,从而使他们直接“辟谷采炁”进而有可能直接“从‘辟谷采炁’入手修丹”,这个优势“闭气采炁修胎息”暂时没有。


但“闭气采炁修胎息”也有一个优势,是“辟谷采炁”所没有的,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闭气采炁修胎息”采得的先天炁层次远远高于“辟谷采炁”达到的层次。


两者既各有优势,当前就可以齐头并进。


我设想,“辟谷采炁”和“闭气采炁修胎息”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由此各闯出一条更佳修持新路来。


就“辟谷采炁”而言,当辟谷至体重不再下降,尿酮体呈阴性,可以长期甚至无限期将辟谷持续下去时,即可引进闭气,边辟谷边闭气,这势必更有利地促使先天炁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促使胎息发生,使胎息一步步走向最高层次。


就“闭气采炁修胎息”而言,利用它的优势,就有必要、有可能将“闭气采炁修胎息”同“辟谷采炁”整合到一齐,毕其功于一役。


具体来说,就是在炼“闭气采炁修胎息”,在采得先天炁“从微而至著”过程中至“满”(厚满)时,即出现“炁满不思食”景验时辟谷,这样在闭气和绝食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将加快先天炁的成长过程,从而加速胎息的发展进程。


现在还只是设想,这需要进一步“穷理”,实践中去探索。


“闭气采炁修胎息”至2009/1/1已告一段落,这是我自1988年修丹以来取得的真正意义的突变——实现了修丹第一轮的量变到质变,第一个飞跃,还差得远呢!


“闭气采炁修胎息”的利弊得失及在整个修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下一步如何修,为修成胎息(永远不用鼻口呼吸)是走晋·葛洪阐明的葛玄的路,一竿子到底,继续用有为法修下去?


还是有为法和无为法并举?果如此,何时和如何并举?还是过渡到无为静定胎息之途?果如此,何时和如何过渡?以及如何将“辟谷采炁”融入“闭气采炁修胎息”,闯出一条更佳修持新路来?等等等等,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


再来一个一年五个月零十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强烈推荐:不论是治病长生,还是丹道修炼者想突破瓶颈,绝对值得您学习。通过修习,人的生命本源能量得到充电,肉体精神皆能质的飞跃,不仅身心强健,更是智慧提升。详细内容请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 The End -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往期推荐 

▶ 千圣不传的开九窍之法

▶ 万行上师的实修经验(极其珍贵)

▶ 一位炼成元婴的老人的练功体验

▶ 《无根树》藏着张三丰的修道秘密

▶ 实修居士揭秘有效开中脉的方法

▶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 科学惊人发现:修炼可产生超常能量

▶ 揭秘《黄帝四经》全译本(无价之宝)

▶ 如何打通小周天、中脉,连接宇宙能量(视频)

▶ 南怀瑾:辟谷打通中脉,接通宇宙的能量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95


修 行 人 的 公 众 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修行圈常驻老师 —— 修行圈交友平台 —

学术探讨 寻找知音 实修交流 修行分享 婚恋交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